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关于非遗及相关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路径思考

来源:产业与科技论坛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1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近年来,文化产业日益受到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日益成为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相应凸显出重要的社会价值与经济价

近年来,文化产业日益受到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日益成为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相应凸显出重要的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需求的提升,相关文化消费比例不断扩大,具有生产性质的传统美术、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可预见具有广阔的产业开发前景。本文将从非遗及相关文化的产业环境、基础现状和原则规律入手,探讨新时代非遗相关产业创新发展的路径。

一、梳理产业资源,夯实发展基础

(一)以政策基础为指针,为高质量发展领航

文化产业的发展依托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消费升级的新机遇,是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内的传统美术、传统工艺类项目具有直接生产产品,带动就业,激发经济活力的显著作用。《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1]指出,要“加强对中国传统工艺的传承保护和开发创新,挖掘技术与文化双重价值。将现代设计融入传统工艺,推动传统手工技艺走进现代生活,促进传统手工技艺提升品质、优化市场、带动就业”。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要与时俱进,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当今文化消费激增的形势,通过生产创造、产品创意和技术创新进行转化,让其在当下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以资源基础为抓手,为创新性发展筑基

依据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2],我们梳理出非遗及相关文化的基本范畴,即为社会公众提供非遗产品和非遗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的集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保护和管理。主要包括传统表演艺术、民俗节庆活动、传统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传播、宣传展示活动。

2.传统工艺美术品制造和销售。包括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类项目相关的传统陶瓷烧制、雕塑工艺品、金属工艺品、漆器工艺品、花画工艺品、天然植物纤维编织工艺品、抽纱刺绣工艺品、地毯挂毯、珠宝首饰及有关物品、文房四宝制造、中乐器制造、传统印刷技术、传统玩具制造、其他工艺美术及传统礼仪用品制造等。

3.传统艺术表演。包括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及民俗活动中的表演部分。

其中“传统工艺美术品制造和销售”不仅具有社会属性,同时具有经济产业开发利用价值,在文化产业发展中,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具有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促进产业发展、助力经济振兴的独特优势,这部分内容将作为本文重点研究的方向。

传统工艺美术在我国历史悠久,非遗资源品类丰富,特色鲜明,内涵厚重。以河北为例,河北省非遗及相关文化产业门类齐全,产业基础较好,形成了一批口碑好、品质强、市场销路好的重点项目。据统计,990项省级以上非遗名录中,传统美术类、传统技艺类有346个项目,占比34.95%。其中有国家级非遗项目30个,18个项目列入国家传统工艺振兴名录。衡水习三内画公司等5家企业列入全国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现有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7个,非遗文创开发示范基地20个。形成了一批年产值500万以上规模产业,曲阳石雕、蔚县剪纸、衡水内画、大营裘皮、宁晋工笔画等已发展成产值达几亿至几十亿级的产业集群和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性产业,古城香业、曲阳宏州石业等成为全国行业领军非遗企业,安次区第什里风筝小镇、大城县宫廷木艺小镇、曲阳定瓷小镇、青县中古红木小镇等正成为非遗相关文化产业聚集的基地,以上为非遗相关文化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二、客观面对机遇与挑战

(一)非遗相关文化产业创新发展面临良好机遇

一是国家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弘扬为非遗相关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国家和各地出台的弘扬传统文化、传统工艺振兴的一系列政策为非遗相关文化产业发展创造了有利环境。

二是社会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为非遗相关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充分满足的同时,对文化的需求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三是科学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激发了非遗相关文化产业创新活力。《“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3]提出“以数字技术和先进理念推动文化创意与创新设计产业加快发展,促进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相关产业相互渗透。”新兴技术对文化的影响日益突显,互融共生,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一个新动力。

文章来源:《产业与科技论坛》 网址: http://www.cyykjltzz.cn/qikandaodu/2021/0115/1085.html



上一篇:产业化视阈下的江苏民歌精品化创作研究
下一篇:江汉平原典型乡村产业振兴规划初探 ——以荆

产业与科技论坛投稿 | 产业与科技论坛编辑部| 产业与科技论坛版面费 | 产业与科技论坛论文发表 | 产业与科技论坛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产业与科技论坛》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