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产业与科技论坛》栏目[05/29]
- · 《产业与科技论坛》数据[05/29]
- · 《产业与科技论坛》收稿[05/29]
- · 《产业与科技论坛》投稿[05/29]
- · 《产业与科技论坛》征稿[05/29]
- · 《产业与科技论坛》刊物[05/29]
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策略研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1 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内容 1)建立健全的农机装备创新机制。根据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要求,不断优化和改进农机装备,加大各种符合我国农民需要农机类型的研
1 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内容
1)建立健全的农机装备创新机制。根据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要求,不断优化和改进农机装备,加大各种符合我国农民需要农机类型的研究力度。不仅要致力于大中型农机的研发,同时还要研制出适合各种地形操作的高效专用农机。以便小农生产、丘陵山区等农民使用,提高特色作物、特产养殖的生产效率[1]。相关部门可以和企业强强联合,着力于高端农机装备工程化的研究;还可以促进和新型农业的结合,创建“企业+合作社+基地”的生产经营方式,不断提高其创新能力。加强相关部门的联动作用,促进顶层设计和动态评价能力的进步,逐渐健全企业为主体、市场为主导的新农业机制。大力推进产学研的深度融合,推动种养加、粮经饲生产机械化水平的提升,确保新型农业科学、健康的发展。着重培养一批成长空间广、科技水平精的农机企业,让其起到带头作用,推动农机装备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2)促进农机装备全产业链的共同发展。倡导农机装备全产业链的共同发展,找到其制约农机装备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并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建立各零件和整机企业的发展机制,使其能做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其规划机制能将行业各项目和环节进行有效的结合,生产出新的项目和环节,让农机生产的竞争力得到提升,让企业内外部融合发展的优点得到充分的展现,推动农机装备的快速发展[2]。
3)完善农机装备产业结构布局。政府应该大力支持我国农机生产企业的转型,让大中小企业都可以根据经济市场的发展需要提升自身实力,使其技术逐渐朝“高精尖”的方向转变,促进完善大中小企业共同成长的产业结构。结合我国地理位置和农业生产特点的要求,建设优势农机装备企业为龙头的区域特色产业集群,促进农机装备的平衡发展。发挥其指导作用,帮助企业优化职员配置,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引领我国农机技术及产品走出国门,倡导其与国际项目共同协作,提高国际化的经营水平,完善农机装备产业结构布局。
2 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缺陷
1)发展质量、效益不理想。近年来,虽然我国已将开始注重农机装备的研究工作,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其研发速度与农机发展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与发达国家的农机装备相比,我国农机装备运行的稳定性、经济性较差,大部分农田的规模较小,国外所研发的农机装备与我国的国情不符。同时,由于我国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所种植的农作物种类较多,相应的种植模式也比较复杂[3]。就目前而言,我国农机装备的类型较少,并不能完全达到农业发展的要求,尤其是在果蔬、渔业等领域,适合其发展的农机装备种类较少。合作社是现在应用较为广泛的农机服务模式,但这种形式的出现,只是为了获得相应的农业补贴,并没有将其真正运用到农机的发展中,让合作社的作用不能得到充分的展现,另外,也没有注意到对装备创新和优化配置的重要性,服务组织的水平较低。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其成本支出,对合作社的效益和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
2)规模和结构不完善。近年来,我国政府为了推动农业经济的增长,加大了对农机购置补贴的力度,在其政策的影响下,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农机装备的现状,让其总动力得到了大幅度的上升,部分地区的农机装备数量已经超过了当地农业发展的标准,甚至与国际配置标准持平或者更高。但实际的情况却是这些农机装备的类型和其农业发展需要的类型不完全相同,政府补贴什么类型农民就购买什么类型,使农机配置结构不科学,影响农机化发展的进程和收益。除此之外,其社会化服务机制还不够成熟,并且没有形成完全市场化的农机服务组织,这就使得其组织形式较为简单,大部分都是政府领导下形成的合作社,其相关管理人员的各项能力较差,不利于其规模和结构的优化。
3)进度和效果较差。一方面,受抢农时思想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农民在购买农机装备时会超过当地生产的需求;另外,补贴政策对农民的吸引力较大,只要是在政府补贴清单上的农机装备,尤其是补贴力度较大的装备,其销售量要远远大于其他农机装备。由于缺乏相应的配置结构,上述情况就会造成农机装备配备过量,导致其装备大量闲置和农业生产所需要的装备不够,增加生产成本。另一方面,我国对于农业用地和农业辅助用地的管理较为严格,多余的机械设备无法进入其车库,再加上故障维修的不及时,就会使农机装备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年限大大降低,甚至部分农机装备所花费的成本还没有收回,就因性能问题而不能投入使用,投资效率较低。除此之外,也没有考虑到不同规模生产主体所需要的生产设备不同,使其购置的机型与其所需要的机型不符[4]。同时,在农机化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推广与补贴较低,一些有关绿色生产技术的机械装备缺少政府的相关支持,农机化发展的效果较差。
文章来源:《产业与科技论坛》 网址: http://www.cyykjltzz.cn/qikandaodu/2021/0126/1100.html
上一篇:构建绿色体系 推动先行先试
下一篇:提出改革建议促进植物肉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