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助力扶贫思想先行谈以科技思想为引领的农村扶

来源:产业与科技论坛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自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提出“扶贫攻坚战”的号召以来,山东省各部门在扶贫工作实践中取得了具有成效的发展。扶贫工作是一项需要付出耐心和责任心的持久战。对于山东省的广大农村

自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提出“扶贫攻坚战”的号召以来,山东省各部门在扶贫工作实践中取得了具有成效的发展。扶贫工作是一项需要付出耐心和责任心的持久战。对于山东省的广大农村地区,扶贫工作显得既温暖又严肃。扶贫是党中央政府对贫困人民群众的关怀,同样也是关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懈怠的政治方针。习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提出了方向性的理论指导,其理论的核心基础是“共同富裕”,而扶贫的宏伟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实际的扶贫工作中,工作者要设身处地,因地制宜地开展农村扶贫工作,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步一个脚印走,切勿好大喜功,好高骛远。让当地的老百姓真正尝到助力扶贫带来的“甜头”,从心底乐于接纳农业生产上的科学知识,改变传统的耕种观念,与时俱进的让科技走入生活,实现农村扶贫工作的科技发展之路。下文浅谈目前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科技思想扶贫的探索之路。

一、扶贫工作中所面临的现状和主要问题

(一)农村耕种依然没有脱离“靠天吃饭”的思想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经济也呈现出多元化生态化的进步,其中21世纪最大的进步是科技。农民在耕种中也可以依靠现代化的耕种技术实现农产增收。所以说,作为现代化的农民,更应该具有丰富科学知识并且自我学习进步的能力。而现实中的情况却是不尽如人意的。或者说,在笔者下乡助力扶贫的几个地点区域中,所接触的农民朋友大多依然保留着传统的农耕思想,以经验和传统耕种,习惯“靠天吃饭”。部分小规模自主种植户甚至鲜有关注天气预报的习惯,面对冰雹等农灾天气无防灾减灾准备。如山东某城2019年一场冰雹突袭受损2.67亿元,这对于当地农民来说是非常严重的损失。现如今扶贫工作中的第一道难题,或者说难关,便是农民群众的思想问题。思想意识形态是第一行动为。因此,在扶贫攻坚战中,必须先从精神上改变广大农民的思想,让扶贫工作中的农民朋友充分认识认知到科技创新的力量,能够从传统的耕种思想中解放出来,进而在天时地利耕种的基础上加以科技化利用,让农业生产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增收增产,最终实现小康生活。

(二)人才和资金是制约科技扶贫发展的两大“壁垒”

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是科技扶贫的中坚力量。当前大多数扶贫地区处在人才缺乏和物资设备配套紧缺的状态。要想扶贫获得长足进步,首先便是人才输出培养。让农民从懵懂的耕种意识中进行拓荒,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对之进行培训,培养扶贫地区农业技术领头人,从而才能更有效的带动当地农业水平的提升。目前大部分农村都面对大学生外流的现象,虽然各地区采取政策引导大学生回村但是收效之路还很漫长。在目前农村人才短缺的情况下,人才不仅应定位为引回的高材生,还应该是帮带扶培养的农业经验大户。这样双管齐下实现“人才强村”战略是目前最具实践价值的科技扶贫之路。而在资金和相应技术设置的配套方面,资金链短缺是制约其扶贫之路发展的主要因素。物质决定上层建筑,也直接决定了扶贫攻坚战的成败。从这一点而言,资金和设备并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实现十全十美的配套完善的。扶贫工作切忌走“高大上”华而不实的所谓蜕变之路。面对现实的窘迫现状,相关扶贫部门和当地的政府部门都需要具有啃下“硬骨头”的决心,先让一部分扶贫工作正常开展起来,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实践操作中,累积经验,物资储备,进而扩大扶贫范围,推而广之。这才是推翻人才和资金短缺两大壁垒的可行之路。

二、针对扶贫现状和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办法和途径

(一)进行科学思想和技术普及,提高农民知识水平

知识是第一生产力,对于扶贫地区农民科技思想的教育和普及,是实现科技扶贫,让农民甩掉贫困帽子的第一步。在对扶贫地区的知识宣传教育中,需要了解被教育者的特点,因材施教,制订出科学合理的教育步骤和计划。在具体的科教中,笔者多会采用“围炉夜话”的形式,培训员与农民学员平坐,更像是朋友间的对话,更多的倾听农民学员的经验之谈,从中找出知识渗透的契机的漏洞,多用科技成果收益事实说话,将一些先进的农业生产理念和创新成果展示以多媒体设备的方式展示,让当地的农民朋友直观了解。

以笔者曾经扶贫过的A村为例。A村近年来着重发展蔬菜大棚经济项目,但是菜农对于蔬菜大棚的认知还处在初级的阶段,简单化的理解蔬菜大棚=塑料大棚+冬天烧煤(供二氧化碳和蔬菜取暖),保证蔬菜成长。笔者实际与菜农“算账”发现:蔬菜大棚靠烧煤保温,不仅效果一般,而且冬季耗煤量巨大。这样的蔬菜大棚在冬季去掉成本收益甚微。针对A村蔬菜大棚项目的情况,政府扶贫办下拨扶贫资金120万元,专项用于种植大棚产业项目,精准定位在蔬菜大棚的控温技术上,让A村的致富带头户先行了解和学习新技术,首先成为蔬菜大棚新项目的实践者领头人。在产业种植大户的带动下,蔬菜大棚的新技术便水到渠成的推而广之。农民了解到了“智能温控系统”的蔬菜大棚管理技术。这样一项轻点手机/电脑即可智能化操作系统,完全摆脱了人为费时费力的操作。在工作者努力宣传和实践领头人的案例带动下,A村实现了日光温室、连栋温室、智能温室等大棚的分批引入,逐步走上了专业化蔬菜大棚项目健康高效发展之路。

文章来源:《产业与科技论坛》 网址: http://www.cyykjltzz.cn/qikandaodu/2021/0709/2257.html



上一篇:金融科技应用专业在高职院校发展前景浅析
下一篇:科技金融助推区域经济增长

产业与科技论坛投稿 | 产业与科技论坛编辑部| 产业与科技论坛版面费 | 产业与科技论坛论文发表 | 产业与科技论坛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产业与科技论坛》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