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产业与科技论坛》栏目[05/29]
- · 《产业与科技论坛》数据[05/29]
- · 《产业与科技论坛》收稿[05/29]
- · 《产业与科技论坛》投稿[05/29]
- · 《产业与科技论坛》征稿[05/29]
- · 《产业与科技论坛》刊物[05/29]
南郑红茶产业发展的思考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意义 南郑是传统的绿茶生产区,长期以来存在夏秋茶鲜叶利用率低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突出问题,近几年,经过茶叶技术人员与部分茶叶企业的不懈努力,成功开发红颗粒、红砖茶等
意义
南郑是传统的绿茶生产区,长期以来存在夏秋茶鲜叶利用率低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突出问题,近几年,经过茶叶技术人员与部分茶叶企业的不懈努力,成功开发红颗粒、红砖茶等红茶新产品,有效增加夏秋茶的经济效益。
发展现状
南郑茶产业是全区脱贫攻坚主导农业产业,栽茶历史悠久,截止2019年底全区茶园总面积22.8万亩,其中可采摘茶园面积18.31万亩,年产干茶过万吨,产值15亿元,是“汉中仙毫”核心区和“汉中红茶”研发地。现阶段,全区近7家企业生产红茶。其中以汉山茶业公司建成汉中第一条采用日光萎凋技术的清洁自动化生产线,年生产红茶25吨;其余企业陆续进行生产,通过自然萎凋、发酵机发酵等红茶常规技术加工,全区年红茶产量约35吨以上,产值约3500万元。红茶发展时间比较短,品牌效应初显成效,注册有汉山、绿娇子、汉缘等7枚红茶商标,其中2014年在北京国际茶业博览会上,“汉山”牌红茶荣获唯一特别金奖,“汉缘”牌红茶荣获金奖,在汉中乃至全省都处于领先地位,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存在问题
目前,南郑红茶生产处于起始阶段,具有良好的基础,虽然个别企业红茶在业界具有一定影响力,但整个红茶发展还存在需要改进的问题。
规模品牌小、市场竞争力不强。红茶生产按传统胡工艺加工,产品的品牌在大市场上没有竞争优势。特别是与当前市场上热销的“金骏眉”“祁红”“滇红”等产品相比,特色不够突出。南郑区近几年邀请省市上专家进行评审,专家一致认为南郑红茶这几年在品质上有很大的提升,但距离国内红茶的高水平还有一定的距离,主要体现在工艺不稳定、品牌联显著、没有具体的标准。
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红茶生产茶企业接触有6年以上的,技术较为成熟,其他企业多为第一次摸索生产,没有专业的红茶生产技术人员,红茶生产有“绿转红、红转绿”的现象。由此形成产品品质各异、质量不稳定。
红茶生产标准规范不健全,难以批量生产。大多企业均按传统红茶工艺自主生产,鲜叶标准、加工技术、产品标准、包装等都不统一,影响了茶叶品质,无法形成品牌效应。
缺乏精通红茶生产稳定的研发技术队伍。长期以来,汉中及市场需求重视绿茶开发生产,对红茶的研发生产重视程度不够,而真正引领国际茶叶市场的依然是红茶占主导地位,就目前生产出的成品红茶基本达到工夫红茶的品质,但要形成具有特色的红茶品牌还有待进一步研发。
措施及建议
红茶产品试制在我区是成功的,具有较高品质,具备发展空间,在稳定生产优质绿茶的前提下,适度发展红茶产品是有效利用夏秋茶资源的最佳选择。为进一步做好红茶生产开发提几点建议:
必须统一红茶标准的生产技术规范。依托传统红茶加工工艺,结合南郑茶叶资源优势及红茶特点,做好原料标准、加工工艺、产品质量、精选包装、价格定位等各环节的统一标准技术规范。
应有序推广红茶的生产加工。红茶作为本区茶产业后续发展的一类新产品,应科学规划,适度发展。对具备生产条件、有品牌带动效应的企业大力扶持鼓励发展,做到资源合理开发,切实增加茶农收入。
加大品牌宣传推介力度。陕南是传统绿茶产区,以饮用绿茶为主,虽适合生产红茶,但作为新产品,要想做优做强,需要市场消费者的认可、共同努力,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共同树品牌、打造知名品牌、奋力开拓市场,不断提升产品知名度。
加快红茶精深研发步伐。大力引进和培育红茶生产技术人才,科学推广红茶规范化生产加工技术,不断挖掘红茶精深研发力度,逐步扩大红茶发展空间,使南郑茶叶形成绿茶为主、红颗粒、红砖茶等红茶产品发展的新格局,实现南郑茶产业的多样化发展。
[1]深入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J].前线.2015(11).
[2]龚建平.南郑县茶产业体质增效的主要做法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6-06-01.333 .
[3]胡强.龚学林.南郑县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中国茶叶.2014-08-14.10-11 .
[4]雷勇,胡强,龚学林,政委.浅谈南郑不同栽培茶树品种红茶适制性[J].陕西农业科技.2015-11 .
文章来源:《产业与科技论坛》 网址: http://www.cyykjltzz.cn/qikandaodu/2021/0712/2282.html
上一篇:产业功能区人才发展现状与探索
下一篇:推进产教融合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重庆市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