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产业与科技论坛》栏目[05/29]
- · 《产业与科技论坛》数据[05/29]
- · 《产业与科技论坛》收稿[05/29]
- · 《产业与科技论坛》投稿[05/29]
- · 《产业与科技论坛》征稿[05/29]
- · 《产业与科技论坛》刊物[05/29]
武城范庄农业科技光伏产业园 年轻“棚主”投身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韩丽丽与她的丈夫通过直播带货销售多肉植物 武城镇范庄农业科技光伏产业园全景 陈绪本运用所学知识做大棚育苗 李善瑞(左)无土种植蔬菜 32岁的刘如程承包了产业园最大的九连棚
韩丽丽与她的丈夫通过直播带货销售多肉植物
武城镇范庄农业科技光伏产业园全景
陈绪本运用所学知识做大棚育苗
李善瑞(左)无土种植蔬菜
32岁的刘如程承包了产业园最大的九连棚
8月20日,在武城县老城镇范庄农业科技光伏产业园,25岁的陈绪本正在蔬菜育苗大棚里给黄瓜苗嫁接。他通过互联网紧跟全国大趋势,随时更新育苗品种,所以他家高质高产的种苗一直供不应求。
2015年,范庄社区引来产业园项目,计划分两期建设130个大棚,目前,70个主体钢构大棚已连成一片。 3年前,陈绪本中专毕业,回到家乡老城镇陈庄村,与父亲一起开始搞育苗大棚。 2019年5月,为扩大种植规模入驻产业园,租下6个大棚,年收入达70余万元。“回家创业挣得多,还能照顾家人。 ”陈绪本说,产业园内有很多“志同道合”的年轻人,都是生于农村,又回到农村,科学劳作,利用互联网、发达的物流等成为富裕的“棚主”。“有85后,也有几个和陈绪本一样的90后。 ”产业园经理张春龙细数产业园的年轻“棚主”,有20多位,经营着有机蔬菜绿叶蔬菜大棚、太阳花大棚、多肉植物大棚以及乳鸽、蚂蚱等养殖类大棚。“农业、畜牧业入行门槛低,他们经营的种类大多偏‘冷’,才使得这些大棚产品市场一片向好。 ”
韩丽丽是为数不多的女性“棚主”之一,今年28岁的她是土生土长的老城镇范庄村人。她租赁了范庄社区产业园5个大棚种植多肉植物,今年疫情期间又开启了“直播带货”模式。 3月初,她注册了多肉花卉网店,短短半个月便吸引了近千人的关注。如今,她的直播平台拥有7万余粉丝,成了众多店铺争抢的“香饽饽”,日销售额千元以上,丈夫陈帅放弃工作,随她一起当“棚主”。 7月底,两人投资20余万元,在村里自建两个多肉植物大棚,准备把根牢牢扎在家乡土地上。
老城镇党委书记刘杰介绍,原来的范庄村是远郊农村,大部分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产业园入驻后,社区集体年可获90万元的租金收入,吸纳周边500余名农民就业。近几年,回乡种大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这让他高兴不已。他说:“依托产业园进行农业产业升级,形成自己的特色种植,这是范庄社区以后要走的乡村振兴道路。 ”
德州新闻网
【来源:索比光伏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文章来源:《产业与科技论坛》 网址: http://www.cyykjltzz.cn/zonghexinwen/2020/0826/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