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产业与科技论坛》栏目[05/29]
- · 《产业与科技论坛》数据[05/29]
- · 《产业与科技论坛》收稿[05/29]
- · 《产业与科技论坛》投稿[05/29]
- · 《产业与科技论坛》征稿[05/29]
- · 《产业与科技论坛》刊物[05/29]
家乡豆丝“烘”出大产业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原标题:家乡豆丝“烘”出大产业 湖北楚穗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宇 通讯员 冯璇 周云 3月1日早晨,应城市郎君镇胡巷村外出务工小伙胡志斌启程去
原标题:家乡豆丝“烘”出大产业
湖北楚穗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宇 通讯员 冯璇 周云
3月1日早晨,应城市郎君镇胡巷村外出务工小伙胡志斌启程去武汉。他在汽车后备箱里,特意带上了10多箱家乡的豆丝。
“这个豆丝有我们小时候的味道,包装也挺精美,打算送给武汉的朋友们。”胡志斌口中说的豆丝是位于该村的湖北楚穗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
湖北楚穗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的创办人胡枣阳,也是胡巷村人。他在武汉经营一家建筑公司,2018年,返乡投资200万元办起豆丝厂。
豆丝是应城传统小吃。“郎君镇上百个村湾,几乎湾湾都有制作豆丝的家庭手工作坊。”郎君镇农办主任程江涛介绍,当地人爱吃豆丝,且由于当地外出务工人员较多,豆丝市场需求比较大。
能否让传统手工制作的豆丝实现工业化、产业化生产?镇政府的干部们也在思考。程江涛说,原因有二:一是家庭手工作坊式生产,不仅散乱,且卫生状况难以保证,不便监管;二是郎君镇是应城市农业大镇,但受粮食市场价格波动影响,“粮食卖不出价”的困境依然存在。
2016年农历小年,在镇政府召开的“四有人士”茶话会上,聊起了希望兴办豆丝厂的想法,让胡枣阳动了心:“在外打拼多年,一直想给乡亲们做点事。”
双方一拍即合。2017年,胡枣阳前往河南、江苏等地的豆丝生产厂家,考察豆丝制作技术、采购生产设备。同时,镇里也帮胡枣阳协调了一处靠近公路的闲置办公场地作为生产厂房。2019年下半年,700多平方米的厂房修缮一新,现代化的生产线开始运行。
生产豆丝,还需要这么复杂的工序?村里人想不明白。
去年冬天连日的雨雪天气,让胡枣阳的豆丝厂“一炮而红”。由于周边豆丝生产厂家都采取传统手工晾晒方式,雨雪天气无法按时按量出货,而已实现工业化生产、拥有烘干“神器”的胡枣阳,接到的订货电话不断,豆丝厂厂房外的货车都排起了队。“去年一年销售额达到150万元。”不仅如此,胡枣阳还把豆丝送上“网”,加入每日优选等社区团购平台,仅1月份就销售了近9万斤。
生意红火的豆丝厂,一年能消化晚稻150万公斤。胡巷村村民去年生产的六七十万斤晚稻,全部卖给了豆丝厂。胡巷村党总支书记陈四毛说:“村民把晚稻卖给精米加工厂是每斤1.2元,卖给家门口的豆丝厂是每斤1.5元,划算!”
豆丝厂不仅解决了农民卖粮问题,还给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30多名村民成为车间工人。58岁的杨三兰曾是贫困户,她在豆丝厂做杂工,主要负责翻晒豆皮、打包。“离家很近,一个月还能挣2800元。”能在家门口打工,杨三兰很满意。
文章来源:《产业与科技论坛》 网址: http://www.cyykjltzz.cn/zonghexinwen/2021/0310/1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