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武汉黄陂崛起千亿级轨道交通产业创新基地

来源:产业与科技论坛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3-2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原标题:武汉黄陂崛起千亿级轨道交通产业创新基地 位于黄陂的中车长客武汉基地生产车间。 (黄陂区委宣传部供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黄磊 成熔兴 通讯员 王桂苹 实习生 何星莹

原标题:武汉黄陂崛起千亿级轨道交通产业创新基地

位于黄陂的中车长客武汉基地生产车间。 (黄陂区委宣传部供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黄磊 成熔兴 通讯员 王桂苹 实习生 何星莹

3月20日,位于武汉市黄陂区的武汉轨道交通产业创新基地迎来项目集中签约开工,34个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652亿元。今创武汉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基地项目、新誉武汉轨道交通产业园项目等12个项目当日开工,总投资156亿元。同时,武汉地铁集团联合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华为等企业成立武汉轨道交通产业创新研究院,赋能武汉轨道交通产业创新基地发展。

在2月27日的武汉市2021年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中,黄陂区一批高端装备研发制造基地项目落地开工,抢先入驻武汉轨道交通产业创新基地。此次34个项目集中签约、12个项目集中开工,推动产业基地全面建设。从产业聚集到新城开发,从科研创新到成果转化,黄陂正采用“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全新模式,打造一座产城融合的轨道交通新城。

轨道交通产业市场潜力巨大

轨道交通,是国家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也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7大领域之一。在国家“制造强国”“交通强国”战略引导下,2020年,我国轨道交通产业已达到全球先进水平,行业销售产值超过6500亿元。

轨道交通产业市场潜力巨大。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共有超过40个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总长度超过6800公里,2022年,我国城市轨道累计里程有望通过1万公里。

近年来,武汉轨道交通建设持续提速,已累计完成投资超过3000亿元,带动全产业链加速完善。2016年武汉市百强企业中,有20家企业参与武汉地铁勘察设计和建设服务,成为武汉经济转型升级的中坚力量。

有产业优势、有市场潜力,武汉锚定轨道交通产业为新的产业增长极。2020年8月,黄陂区与武汉地铁集团签订合作协议,通过政府推动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方式,整合资源优势,合力打造武汉轨道交通产业创新基地。

基地选址黄陂区前川城区,规划面积33.57平方公里,集中布局国家、省市轨道交通技术创新平台以及轨道交通智能装备、轨道交通智慧维保、轨道交通工程装备、轨道交通企业总部、轨道交通技术培训服务、轨道交通展示观光体验等,打造千亿级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发展新园区。截至目前,基地已落地开工研发制造、技术服务企业8家,计划总投资125.5亿元;已注册入驻企业21家,计划总投资127.5亿元。

基地将打造成“数字建造”样板

据介绍,武汉轨道交通产业创新基地将大力发展轨道交通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并同步推进基地配套的前川地铁小镇,提升宜居环境品质,聚集高端人才。

武汉地铁集团聚集本地40余家行业优质企业组建产业创新联盟,并联合华中科大、北交大等高校以及华为、交控科技等优质企业,成立产业创新研究院,推动产业联盟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和转化应用,引领行业先进技术发展。

“今年底,武汉首条全自动驾驶地铁线将亮相,代表着国内地铁行业领域信号系统的最高水平。紧随其后,还将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开通全自动驾驶线路,行业内蕴藏巨大的潜力。”城市轨道交通列车通信与运行控制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郜春海表示,将充分利用武汉的科研人才和创新优势,深入研发依托全自动驾驶技术应用的“云领域”,并率先在武汉地铁运营场景中实现运用,力争抢占行业领域内的市场先机。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丁烈云看来,武汉轨道交通产业创新基地充满创新元素,有望成为“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建造”的样板。他表示,华中科技大学数字建造与工程安全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筹)将充分发挥科研优势,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助力武汉轨道交通产业数字化,努力把武汉轨道交通产业创新基地打造成“数字建造”样板。

努力实现“中国车、湖北造”

目前,基地已吸引中车长客等数十家知名企业入驻,初步形成轨道交通产业集群。

2014年5月,首列“武汉造”地铁列车“木兰号”在黄陂中车长客轨道车辆装备有限公司正式下线,此后,中车长客轨道车辆有限公司产值年年大幅递增。该公司董事长李宝安称,武汉轨道交通产业创新基地成立后,公司将以基地为依托,进一步发挥中车长客的集团优势,由生产商向服务商转型,并向高铁等领域进军。“不但要实现‘汉车汉造',更要实现‘鄂车鄂造',还要努力实现‘中国车,湖北造'。”

文章来源:《产业与科技论坛》 网址: http://www.cyykjltzz.cn/zonghexinwen/2021/0324/1450.html



上一篇:眉山市丹棱县:激活桔橙产业内生动力
下一篇:羊城创意产业园南海分园项目启航 助力广佛文化

产业与科技论坛投稿 | 产业与科技论坛编辑部| 产业与科技论坛版面费 | 产业与科技论坛论文发表 | 产业与科技论坛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产业与科技论坛》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