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最美产业教师丨芭茅草变美味菌菇 ,蘑菇教授书

来源:产业与科技论坛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3-2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极目新闻记者 肖杨 摄影记者 黄士峰 通讯员 余艳军 热播脱贫攻坚剧《山海情》中,有一位带村民种植蘑菇致富的凌一龙教授,原型是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首席科学家、“时代

极目新闻记者 肖杨

摄影记者 黄士峰

通讯员 余艳军

热播脱贫攻坚剧《山海情》中,有一位带村民种植蘑菇致富的凌一龙教授,原型是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首席科学家、“时代楷模”称号获得者林占熺教授。

而在湖北麻城市,同样有一位蘑菇教授,带领博士团队教村民种菌菇,书写了大别山版“山海情”——他就是黄冈师范学院生物与农业资源学院郑永良教授。

就地取材

芭茅草变废为宝

“刚来这里时,就是几堵破烂的承重墙。”回想起2019年9月,看到的麻城市木子店镇黄泥坳村废弃多年的养猪场,再看着眼前矗立的一座循环农业产业园和16个现代化设施大棚,郑永良干劲十足。

一年半前,响应学校“立足黄冈、融入黄冈、服务黄冈”的定位和黄冈市“能人返乡”号召,土生土长的郑永良带着情怀和全部积蓄,改造猪舍,整治环境,成立湖北金顶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同时,在黄冈师范学院支持下,在此建立驻村博士工作站,围绕大别山区适生性食药用菌如栗蘑、羊肚菌等进行种质选育与品种改良,在湖北中科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孵化培育下,成立大别山食药用菌研发中心,开展科技攻关。

郑教授在现代化设施大棚指导生产

返乡不久,村干部一次无意间提及当地满山遍野的芭茅草,容易引发山火,每年要组织人手上山割杂草,费时费力。郑永良立马想到能否就地取材,用芭茅草作为基料,培养食用菌。

说干就干,郑永良带着团队进行实验,对比发现,芭茅草较传统农作物秸秆,栽培赤松茸产量更高。同时,他们充分利用当地极为丰富的板栗废弃树枝、花生壳等制作菌棒,用来培养栗蘑、香菇、木耳等食用菌,出菇效果好,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而生产中废弃的菌棒经二次发酵沤肥后,还可用作有机肥料直接还田,真正实现了循环利用、变废为宝。

科技支撑

稻田里种蘑菇

你见过稻田里种蘑菇吗? 3月23日,在木子店镇上马石村100亩“稻菌连作”高效循环农业产业基地里,看着正不断冒头的赤松茸,上马石村党支部书记李喜东难掩喜色,“教授教我们种菇子时,我们还不信,没想到真的出菇了!”(如图)。

稻菌连作模式主要是循环利用当地资源。该镇有制作老米酒的传统,必备原料是当地特有的一种叫美人糯的水稻。水稻收获后,水田有6个月(约从头年10月至次年4月)的闲置期。郑教授就带领村民,利用芭茅草作菌种培养基质,在干水田里栽培赤松茸。栽培料用完后就地还田,作为下轮水稻的基肥,实现稻菌连作,仅这一季就使用野生芭茅草近500吨。这样一举多得,既促进水稻、老米酒和食用菌产业发展,带动群众稳定脱贫增收,同时也解决了冬春季节芭茅易引发山火的隐患。

李喜东表示,去年,村里还投资五千元,试水种植羊肚菌,近日首季采摘300余斤,采摘完预计纯利润超过三万余元,“现在大家信心倍增,种蘑菇热情高涨!”

试水种植的羊肚菌

据悉,除了在上马石村、向明村等建有10个标准出菇基地,在马牙山村,还创新性建设高山反季节食用菌研发栽培基地。“山上温度比山下要低,在夏天的时候,高山上也能种出新鲜菌菇,再用冷链配送销售出去!”

正在建设的高山反季节食用菌研发栽培基地

郑永良返乡后一直和村民同吃同住,一有空就围着这些生产基地,盯着自己的蘑菇宝贝们,就像一个老农人守护庄稼, “不管是做科研,还是种菇子,就应该扎扎实实的,接地气!”采访时,郑教授正在手把手教当地农民进行出菇期生产管理。

创新模式

服务乡村振兴

大别山中,蕴藏了丰富的食药用真菌资源。郑永良团队通过近五年的调查发现,大别山地区拥有野生食药用真菌资源200多种以上。如何对它们进行种质保护和深度开发,是一个重大课题。目前,郑永良带领一支11人组成的教授博士研发团队,针对大别山适生性食药用菌如栗蘑、羊肚菌、赤松茸等品种,开展种质挖掘及绿色栽培等共性关键技术研究。黄冈师范学院联培生物工程专业研二学生常肖锐和其它几位研究生常年驻扎基地做科研,他表示,跟着导师郑教授做研究,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收获满满。

文章来源:《产业与科技论坛》 网址: http://www.cyykjltzz.cn/zonghexinwen/2021/0329/1498.html



上一篇:修正药业修涞贵:中医药理论+现代科学技术解决
下一篇:综述:呼伦贝尔:打造生态产业化 产业生态化

产业与科技论坛投稿 | 产业与科技论坛编辑部| 产业与科技论坛版面费 | 产业与科技论坛论文发表 | 产业与科技论坛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产业与科技论坛》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