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产业与科技论坛》栏目[05/29]
- · 《产业与科技论坛》数据[05/29]
- · 《产业与科技论坛》收稿[05/29]
- · 《产业与科技论坛》投稿[05/29]
- · 《产业与科技论坛》征稿[05/29]
- · 《产业与科技论坛》刊物[05/29]
隆德:四大产业构筑乡村振兴基石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春风轻拂、柳绿花红,隆德城乡呈现一派生机勃发的景象。 立足新发展阶段,隆德县紧紧牵住产业兴旺这个“牛鼻子”,对标自治区九大重点产业,结合县区优势,积极探索新型产业,
春风轻拂、柳绿花红,隆德城乡呈现一派生机勃发的景象。
立足新发展阶段,隆德县紧紧牵住产业兴旺这个“牛鼻子”,对标自治区九大重点产业,结合县区优势,积极探索新型产业,持续壮大优势产业,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重点发展壮大中药材、冷凉蔬菜、马铃薯、草畜四大特色产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
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实施特色种植养殖业提升行动,完善全产业链,推行高效节水灌溉,建设良种繁育基地,培育壮大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构建新发展格局,干劲是只争朝夕,韧劲是滴水穿石。隆德县通过发展产业,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强化标准体系建设,打造特色农产品优势县,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夯实乡村振兴基石,增进民生福祉。
描绘中药材产业发展新蓝图
又是一年春耕时,隆德县联财镇赵楼村中药材种植大户赵有和带着村民整地起垄、移栽药苗。“这几年中药材行情好,亩均产值8000元左右。”赵有和尝到规模化发展甜头,在去年种植1500亩的基础上又增加800亩。
六盘山下的隆德县海拔高、气候冷凉、光照充足,拥有土净、水净、空气净等中药材生长的天然优势,素有“天然药库”的美誉。境内药用植物90科618种,其中常用药材370多种,种质资源丰富,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
近年来,隆德县立足实际,以六盘山道地中药材黄芪、党参、秦艽等为主导品种,支持中药材产业发展,采取资源修复与人工种植相结合,采用“企业+科技+基地+农户”的发展思路,种植中药材3万多亩,参与药材种植、加工企业35家、合作社40家。
“已形成龙头企业带动种植、集中连片种植、农户分期种植的良好发展态势,初步建起研发、育苗、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3月29日,隆德县科技服务中心主任赵三洲介绍,经过多年努力,全县每年中药材生产量2.8万吨、加工量2万吨,中药材加工转化率达70%以上,实现从卖原料向卖产品转变。
2019年,上药集团在隆德县投资建厂,依托当地中药材产地优势,研发药食同源产品,年加工中药材1600多吨,产品辐射西北五省区。今年,该公司流转土地,示范种植高标准中药材1000亩,通过推广先进技术,带动种植户向精细化作业转变。
“通过企业示范种植,解决了农户种植标准不一的问题;本地加工可减少销售流通环节,增加中药材附加值。”上药(宁夏)中药资源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孟龙介绍,加工企业连起原料产地、消费市场两个终端,成为健全产业链必不可少的一环。
隆德县在漫长的中药材种植历史中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和技术,种植的黄芪、黄芩、板蓝根等药材的有效成分均高出国家药典规定,是我区优质中药材基地县,中药材产业在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主产业作用。
为了把脱贫攻坚主产业变为乡村振兴主产业,推动产业“脱胎换骨”发展,隆德县针对中药材产业投入高、市场风险大、技术要求高、农民融资难等问题,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进培育工程,先后引进上药集团、广州香雪、葆易圣药业等大型药企,成立产业联合体,建成生产线,补齐加工短板,强化标准化种植弱项,促进中药材产业转型升级。
同时,隆德县着力打造六盘山道地名优中药材基地,强化科研创新模式,构建“产、学、研”联合机制,建设道地种植、中药加工、成药制造、康养保健于一体的中药材产业聚集区。
按照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科学化发展要求,今年在凤岭乡、神林乡、陈靳乡打造3个千亩中药材基地,在全县建设8个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示范点,撬动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隆德县倾力打造“高原药都”和“六盘山道地中药材品牌”,让产业核心区老百姓中药材年均收入达到1200元,全县人均达到900元,总产值达到3.9亿元。
发挥冷凉蔬菜产业发展新优势
在中南片万亩中药材基地建设的同时,中片川道区万亩冷凉蔬菜已开始播种。在神林乡冷凉蔬菜基地,工人们忙着覆膜,滴灌喷洒出的水雾在阳光中折射出七彩光晕。“今年种植的1200亩菜心,全部为广东市场订单。”基地负责人赵定雄开心地说,当地蔬菜品质好,根本不愁销路。
文章来源:《产业与科技论坛》 网址: http://www.cyykjltzz.cn/zonghexinwen/2021/0406/1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