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产业与科技论坛》栏目[05/29]
- · 《产业与科技论坛》数据[05/29]
- · 《产业与科技论坛》收稿[05/29]
- · 《产业与科技论坛》投稿[05/29]
- · 《产业与科技论坛》征稿[05/29]
- · 《产业与科技论坛》刊物[05/29]
家电回收进入爆发期 长虹等企业迎来产业新机会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伴随废旧家电替换期的到来,中国家电回收业务正在呈现出爆发状态,国家政策也在持续跟进,建立起完善的法律法规,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在去年七部门联合出台家电回收更新消费
伴随废旧家电替换期的到来,中国家电回收业务正在呈现出爆发状态,国家政策也在持续跟进,建立起完善的法律法规,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在去年七部门联合出台家电回收更新消费方案后,近日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化和信息部四部门印发《关于调整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补贴标准的通知》,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补贴标准予以调整。据了解,该标准已于4月1日开始实行。
业内人士表示,新标准将会进一步将强化废弃家电产品回收法律、法规,以及政策的实施,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为我国电器电子的高质量发展打下基础。
1
家电回收即将进入爆发期
国家部门的持续跟进,意味着家电回收行业即将进入爆发期。伴随着2008年家电下乡政策的实施,中国家电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状态,大量家电产品流向市场。如今13年过去,家电下乡时期销售的家电即将进入报废期,将会为家电回收产业带来重要的发展机遇。
资料显示,2010年,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脑等主要家电产量达5亿台,每年理论报废量超过5000万台。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家电报废的高峰期,报废量年均增长超20%。
专家表示,目前我国废旧家电产品存在存量大,增长趋势明显等特点,2015年我国家电产品的年理论报废量为1.24亿台,2019年快速增长至1.7亿台,四年内增长37%,在2020年时,我国家电的报废量增长已经超过40%,目前依然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
在这个背景下,节能环保、家电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我国“十四五”期间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于此同时,在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下,家电回收产业的健康发展将会成为其中关键的一步。这意味着,家电回收产业将会在未来数年里受益。业内人士认为,政策引导下,家电回收和再利用板块的潜力将会被激发。相关部门也将进一步规范发展家电回收与再利用产业。
业内人士认为,新标准的推出对龙头企业来说是利好的。补贴的下调是回收处理费用降低,同时废弃产品的再利用率提高,将进一步激发企业自身积极参与。
其中长虹作为国有企业一直在跟进相关政策,早早布局涵盖研发设计、采购、制造、销售到回收体系,构建起覆盖终端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绿色产业链,以纵横向的环保业务拓展,成为制造业绿色转型的升级标杆。
2
绿色长虹布局家电回收产业
除了在生产端进行产业链的绿色化升级之外,长虹在绿色发展的重要位置上,放置了“家电回收”。早在2010年,长虹就启动了再生资源项目,旨在回收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空调、电脑五大类废旧家电,并投资成立了四川长虹格润再生资源有限公司。
时至今日,长虹格润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建成上千个回收网点,年回收量超过200万台,目前已经累计拆解处理废旧电器电子1400万台以上,单点拆解量居全国前列。
如今,随着新旧家电替换期的到来,家电回收企业将面临更大的回收拆解压力,在相关政策的指引下,长虹格润需要进行技术升级,降低回收成本的同时,提高回收效率。为此长虹格润投资上亿元重点针对国家颁布的第二批拆解目录(主要为小型电子产品和家用电器)产品进行拆解处置,如今已拥有了3000万台/年的处置能力。同时在长虹产学研一体化方针的指导下,长虹格润与清华大学达成战略合作,进行家电产品绿色制造和家电回收处理技术的研究。目前,长虹格润已经形成了家电回收处置及精深加工等全生态体系。
需要注意的是,长虹并未止步于家电回收产业。随着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新能源汽车进入高速发展期,在未来,动力电池回收将会继家电回收成为新的热门产业。国际能源署预计,2030年左右全球锂离子电池回收市场将增长到20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548亿元),中国或将成为电动汽车和储能等领域中锂离子电池回收的最大市场。
而目光长远的长虹在布局新能源业务的同时,也看到了动力电池回收的发展机遇,对相关产业进行提前布局。
业内人士认为长虹格润旗下长虹润天将会在动力电池回收市场扮演重要的角色,一方面长虹旗下拥有长虹电源以及长虹新能源两家公司,对动力电池进行回收进行无害化处理后,可再利用的材料将会快速进入到下一轮的生产中,极大提升了回收利用的效率。
文章来源:《产业与科技论坛》 网址: http://www.cyykjltzz.cn/zonghexinwen/2021/0407/1564.html
产业与科技论坛投稿 | 产业与科技论坛编辑部| 产业与科技论坛版面费 | 产业与科技论坛论文发表 | 产业与科技论坛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产业与科技论坛》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