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河口区科技赋能 小甘薯种出大产业

来源:产业与科技论坛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12-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大众网·海报新闻见习记者 郑昊 通讯员 崔珊 东营报道 “现在我们采用的‘甘薯机械化结合双色膜下微灌'技术基本上是国内最先进的技术,全程机械化节省大量人力、物力,适合规模

大众网·海报新闻见习记者 郑昊 通讯员 崔珊 东营报道

“现在我们采用的‘甘薯机械化结合双色膜下微灌'技术基本上是国内最先进的技术,全程机械化节省大量人力、物力,适合规模化种植;双色膜在增温,保墒的同时,控制杂草生长;而膜下微灌解决了我区春季少雨、灌溉困难、露天微灌返碱的难题。”说起近几年在盐碱地里种植甘薯探索出的经验,东营市河口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河口区农机服务中心主任王洪志就打开了话匣子。

河口区位于黄河入海口北侧,是典型的黄河三角洲地貌,淡水资源匮乏,土壤偏盐碱。为推动乡村振兴,找到适合河口区发展的特色产业,河口区多方探索。2017年,河口区通过对河北甘薯生产基地、济宁育苗基地、山东农业大学、本地甘薯种植育苗户等进行了大量市场、技术、自然社会条件调研,决定开始甘薯栽培试验示范。

“刚开始有人说,你这盐碱地里长出来的地瓜能好吃吗?2019年,河口区慧海农业机械农民专业合作社先行先试,种了200亩的试验田,用事实证明,咱盐碱地里的地瓜更甜、更糯、更香。”从群众质疑到在盐碱地里实验种出高品质地瓜,在王洪志看来这一切都十分不容易。在河口区农业农村局服务指导下,河口区慧海农业机械农民专业合作社购进甘薯起垄、覆膜、施肥、施药、铺设滴管带一体机,中耕机,甘薯收获机等配套机具,采用“甘薯机械化结合双色膜下微灌”技术,聘请山东农业大学、山东农科所专家教授指导,引进了当前受欢迎和龙九、西瓜红为主栽品种,济26、济29、烟25、商19、白莎密、紫薯共8个品种作为试栽品种,筛选适合盐碱地种植的甘薯品种。同时,为探索适合本地的高效栽培技术,试验示范区还做了4个肥料对比,两种土质对比,两种苗木对比,共31个试验对比。

据了解,2019年夏季,河口区遭遇“利奇马”台风,试验田受到影响,经过迅速排涝、中耕追肥等一系列措施,当年仍实现了主栽品种龙九亩产7000斤,西瓜红亩产3500斤好收成。

2020年,甘薯种植带头人李慧成立慧海家庭农场,种植面积扩大到500亩,进一步试验种植。10月份,山东省农科院在义和镇大英村组织“1593”杯全国甘薯优质高效竞赛测产验收,鲜食甘薯品种“济薯26”亩产达到3528.6公斤,创盐碱地优质鲜食甘薯单产记录,也给河口区甘薯产业发展带来希望。

在不断的摸索下,甘薯种植的设备、技术愈加成熟。2021年,依托慧海家庭农场,河口区在义和镇“锦绣河口”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立黄三角滨海盐碱地甘薯高效栽培示范园,流转土地并播种3000亩,主栽龙九、西瓜红,并持续试验烟25、济26、红瑶等品种。

“龙九是早熟品种,7月份下旬就能上市,能卖到10月份,亩产能到1万多斤,西瓜红今年的单产也能到4千到5千斤,这两个品种产量高、口感好,可做鲜食也可当商品薯。红瑶是从日本引进的一个新品种,今年第一年播种,这个品种市场价格高,试种产量也不错,能到2000斤。”说起种植的甘薯,王洪志如数家珍,哪个适合盐碱地种植,哪个产量高效益好,哪个还有待进一步实践种植说的头头是道。

除此之外,今年慧海农业机械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起垄、覆膜、施肥、施药、铺设滴管带一体机上安装了北斗导航系统,种植时可实现无人驾驶,且起垄笔直,间距一致。新上了杀秧机,甘薯收获后,将瓜秧直接粉碎还田,节省人工的同时增强土壤有机质。

在提高产量、扩大种植规模的同时,销路也在不断扩大。“经过这几年的努力,我们跟福建、广西、广东湛江、济宁等地甘薯收购的大客户都有了联系,今年毛收益能达到800万左右,纯利润也能到200万。我们明年计划将种植面积扩大到5000亩,建立自己的温室育苗基地、存储冷库和甘薯食品加工厂,发展全产业链,将甘薯产业做大做强。”尝到了产业发展的甜头,义和慧海家庭农场农场主李慧对未来信心满满。

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附近群众的增收。“光春天栽地瓜苗这一项,我一个人就能赚5000多块钱,秋天收地瓜的时候还能赚6000多,还耽误不了自家地里的活。看收成这么好,我也想跟着种。”在慧海家庭农场务工的义和镇东南村村民李霞说。

用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用产业发展推进农民致富。下一步,河口区将立足沿黄沿海盐碱地特色,坚持“由治理盐碱地适应作物向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转变”的理念,依托黄三角滨海盐碱地区甘薯高质量发展万亩示范园区、“鸣翠人家”百合种植基地,按照“龙头+合作社+基地+科研院校”模式,构建集科研、育苗、栽培、储存、销售、加工于一体的盐碱地特色产业链条,打造具有盐碱特色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文章来源:《产业与科技论坛》 网址: http://www.cyykjltzz.cn/zonghexinwen/2021/1213/2823.html



上一篇:“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首届中国(福州
下一篇:第三届财税科技产业峰会在深举行 发布行业数

产业与科技论坛投稿 | 产业与科技论坛编辑部| 产业与科技论坛版面费 | 产业与科技论坛论文发表 | 产业与科技论坛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产业与科技论坛》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